破瓜,做为网络流行语,是破处的文雅说法,十六七岁的女孩子,一夜之间从少女变成了妇人,也就是所说的破瓜。在生产力不高的古代,一直靠人口出生率获取更多的劳动力,来弥补经济上的不足,特别是战争年代,更需要壮丁充军,来保卫国家和一方势力。
更进一步的说,在那个时代妇女的地位极为低下,只能充当生育的工具,只有极少数的大家闺秀才获得文化教育。一般都在十六七岁性成熟后便出嫁生儿育女,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女孩子,往往一夜之间变成了妇人,也就是所说的破瓜。
那么对女孩子年龄的称谓中,还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叫法——破瓜之年。“破瓜”的说法在唐诗宋词当中经常可见,比如宋代陆游诗:碧玉当年未破瓜,学成歌舞入侯家。诗中的“破瓜”到底为何意呢?
破瓜之年一般有两种解释,一种说是特指女孩子十六岁的年纪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破瓜之年并不是特指某个具体的年龄,而是指女子初经人事的那一年,不管她多少岁,这一年都叫破瓜之年。那么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?
其实对于破瓜之年的理解,现代大部分人认同的都是第二种说法,甚至还有人可以列举出许多的证据。
比如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冯梦龙,他的小说集里有一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,书中有这么一句:杜十娘,自十三岁破瓜,今一十九岁,七年之内,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。
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明显的,破瓜在这里,已经不是特指某一个年龄,而是破身的意思。
无独有偶,清代的蒲松龄,在他的聊斋志异当中也多次提到破瓜这种说法,无一例外,都和冯梦龙所表达的含义一样。
冯梦龙和蒲松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,所以他们对破瓜一词的理解和运用,也就成为了破瓜之年的标准解释。
但是,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是破瓜之年的正确解释,因为破瓜之年这个词,早在唐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。
唐代诗人李群玉在诗中写道:桂形浅拂梁家黛,瓜字初分碧玉年,那么这句诗就把破瓜之年的含义说得非常清楚,也就是把瓜字一分为二,得到两个八字,八八相加,也就是十六岁。
那么宋代陆游诗中“碧玉当年未破瓜,学成歌舞入侯家”的“破瓜”,同样也是指未满十六岁的女子。
除此之外,明代以前很多的诗词当中,破瓜的意思都是指女子十六岁的年纪,但是在明代以后,破瓜这个词就开始被众多文人曲解、用来满足世人的恶俗趣味,这才有了后来的意思。
破瓜的来源
女子16岁,又称“破瓜之年”,或碧玉年华。很多人以为“破瓜”是女子“破身”的意思,其实并非如此。翟灏撰写的《通俗编·妇女》中写道:“宋谢幼词:‘破瓜年纪小腰身’。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,非也。瓜字破之为二八字,言其二八十六岁耳。”“瓜”字在隶书和南北朝魏碑体中可以拆分为两个“八”字,二八十六,所以十六岁就被称为“破瓜之年”。而碧玉年华这一称谓,则是出自唐朝李群玉《醉后赠冯姬》诗:“桂影浅拂梁家熏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至于女子20岁,则被称为“桃李年华”。
破瓜的其他意思
另外还有说破瓜是指女人来了初潮(大姨妈),正是“如瓜破则见红潮者”。破西瓜见红,但破东瓜还见红?对于初潮,古人称天葵,相对应的年龄是十四岁,无论《皇帝内经》还是《本草纲目》,也都这样说。
对破瓜之年的补充
1岁的女孩,别称“牙牙”。2-3岁的女孩,称“孩提”。而7岁的女孩,则被称为“童龀”。而8-12岁的孩子,无论男女,都有一个称呼,那就是“总角”。而古代12岁的女子,与之前最明显的差别就是要戴钗,所以12岁的女子又被称为“金钗之年”。而13岁的女孩子,则被称为“豆蔻年华”。女子15岁,在古代又称“及笄”,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,用笄贯之。女子16岁,又称“破瓜之年”,或碧玉年华。女子24岁,又被称为“花信年华”。有些30-40岁的女子却魅力犹存,这个阶段的女子就被称为“徐娘半老”。